您所在的位置: 服务大厅 >  党务行政 >  党员发展

[创先争优] 电信学院党委:凝心聚力 创新求真

发布日期:2012-06-27 浏览数:3333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作为交大体量最大的学院,有着100多年的办学历史和厚重底蕴。目前,学院党委下辖8个党总支,共有教师党支部25个,教师党员303人,学生党支部146个,学生党员1993人。

中国第一个电机实验室、第一台中文打字机、第一台电机、第一台电报机、第一个数 字电视系统……都记载着电院人的历史荣光。学院现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稳居国内高校第一方阵;现有重点 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基地6个,长江特聘教授5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名,国家“计划”11名;获评国家精品课程5门、全国优博论文4篇,国家奖 10项、973首席项目4个。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坚强的领导核心,学院党委始终把引领科学发展作为工作核心,围 绕中心抓党建,依托党建促发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抢抓机遇,开拓进取, 成就了学院现有和谐一心、锐意进取的良好局面。

以德为先,立德凝心,积淀宽厚高远的思想品质

德于内即思想引领,学院党委始终秉承坚持“创和谐、保稳定,以党建促进学院各项 工作上台阶”的工作目标,夯实基础、开拓思路、改进方法,创新载体,建立了党建责任机制、考核制,形成了支部书记月度例会制;通过发掘先进、模范带头,大 力加强学院文化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效促进教师党员的融合向心。

德于外即文明建设,学院党委专门设立精神文明活动基金,支部建设“师生心灵沟通 平台”,切实将党建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每年组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优秀项目”和“主题组织生活创新奖”评选,引导和鼓励各系、中心及机关部门积极开展有特 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达到了鼓舞精神、提升士气、凝聚人心的根本目标。

电子系光纤所党支部在2009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曾组织了“弘扬井冈 精神,支援老区希望小学”的红色之旅,考察了老区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的发展状况。老师们对老区青少年一代的教育现状深感震撼,大家感到肩上的担子非常沉 重。现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但比较落后的偏远山区仍然欠发达,曾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老区人民生活状况还是非常的不乐 观,青少年教育的软硬件条件及思想观念各方面都非常落后。偏远山区特别革命老区的落后贫困的状况,需要全国人民的支援和帮助,尤其是党员的关心和实际帮 助,这也是我们共产党员的责任。在2010世博之年,借助学校开展“主题组织生活”的东风,电信学院光纤所党支部组织了“牵手井冈老区支部,助推希望小学 希望”的主题活动,邀请井冈山黄坳希望小学党支部骨干教师和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代表来上海,让老区希望小学的师生能有机会到外面的世界参观和学习。在为期 一周的行程中,支部党员教师陪同远到而来的希望小学师生不仅游览了世博园、科技馆、一大会址等多处场馆,也参观了交大校园和交大附属实验小学,并与电子系 教师及交大实小师生交流座谈,特别是与交大实小建立了友好联系,为未来发展两地小学长期互助关系打下了基础。活动结束返回井冈山后,希望小学的师生们还纷 纷来信感谢,表示:上海之行尽管时间不长,但收获很多,使他们开拓了视野,丰富了阅历,增长了知识,受到了教育,回去后还把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 想传递给身边的同学,同时刻苦学习,发奋努力,长大后一定要回报社会,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学院学生党总支针对学生党员特点,形成了新生党员“领航”教育、毕业生党员“远 航”教育的党建模式,搭建了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党建联席会组织,打造了“党员论坛”“专业辅导”“生涯规划”等支部品牌活动,构建了 “入党答辩制”“入党面试制”“考察责任制”的创新党建制度,并获得学校学生党建创新奖一等奖和上海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殊荣,为学院的党建工作注 入了的动力和活力。

以人为本,育人聚力,雕琢全面发展的队伍特质

人才是发展的原动力,建设一支富有国际视野、学院特质的人才队伍是学院党委常思 不竭、常抓不懈的工作。学院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杰出人才引进与培养,支部建设“青年教师助力成长平台”,形成了“导师”一对一传帮带制度。在此培养 过程中,邱卫东教授、杨明副教授等一批海归教师受到身边党员的感染,先后加入党组织。学院先后引进11名“计划”学者,3名“青年计划”学者。学 院深化人才培养,全力支持青年教师出国进修、短期访学,去年长期公派人员33人,短期公派也达近400人次;学院积极推荐校外挂职锻炼,李新碗教授代表学 校对口支援宁夏大学,任宁夏大学物电学院院长两年,邓玉欣副教授代表中国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职一年。

最近十年,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对口支援和工作的人很多,人们对这种行动的解读 也不少,真和假的距离变得很小。“人去和心去”的哲学讨论让真假的分辨变得更加困难。李老师到宁夏大学去的动机是什么?每当别人问起过他,他总是淡然一 笑。因为说得太多显得苍白无力。按照双方学校的安排,他需要完成2年的支援任务,每年只要去工作8个月即可以,然而,自2011年3月份到宁夏大学至今的 330天,他呆在银川的天数已经超过233天,这233天还不包括各类假期、在外出差时间等。每天早上还未亮进办公室,晚上天已黑才回宿舍,在工作最忙的 一段时间,他带领部分教师,忙到晚上12点、凌晨1点也不稀奇,有时很不好意思的请大楼门卫帮忙开门才可以回家。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西北地区的人们习惯 中午休息1个小时,他将中午的时间也用起来。有多少次,学生利用午休或晚饭时间与他交流;有多少次,老师利用周末约见他,谈想法,求利益;又有多少次,他 跑到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状况,帮助学生,鼓励学生。他自掏腰包二千五百元现金设立院长奖对那些有特殊表现的学生予以奖励;还自费购买了三千多元礼物用于激 励那些表现优秀的教师;他筹集了数万元组织召开了学院组织的第一个智能沙漠国际学术会议,提出的“智能沙漠”概念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内十几家媒体予 以报道或转载,由此拓宽了教师的学术视野,提升了学院学科交叉能力!到任十个月拿到了国家科技部五百万的项目“沙漠腹地沙尘监测和信息获取技术合作研 究”,这是该学院第一个科技部项目,提升了教师承担国家级项目的自信心。他连续数周,花了整整六十多个小时,一个一个地点评那里老师们撰;p;pp写的五 十多个国家基金项目初稿,其中半数以上老师从未写过这样的稿子,他就耐心地手把手讲解如何写。用心帮助他们,用行动影响他们,好多老师慢慢接受了他的观 点,并付诸行动,其中有一位四十八岁的中年女教师在基金项目报告中这样评价“作为一个old women,总觉得还能做点什么,在院长的感召下,非常愿意为学院贡献自己一点微薄之力”, 而学院内这样一批自认为被“边缘化”的教师绝大多数都在变!

“落地生根”只是人才培养的一小步,“登台入室”才是人才教育的一大步,只有让 优秀的师资队伍“登上讲台”“步入实验室”才能更充分地发挥育人与自育的双重功能,真正实现师资队伍与学生人才的交互哺育与循环支持。为此学院党委改革形 成了“科研型”“教学型”“科研教学型”的师资分层育人机制,搭建了“梦想创新园”科技创新试验区与4个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室等育人平台,推进师生融合互 动,培育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科技创新作品。

学院党委尤其注重对教职员工的人文关怀,极力构建家的和谐与温暖,继2011年 隆重举办学院首届教职工运动会之后,在今年校庆之际盛邀学院数百名离退休教师回校团聚,笔墨写意,画器抒怀,共庆学院首届“思源节”。学院党委从2月份开 始策划,多次召开会议,讨论落实各项工作,最终将4月6日定为思源日,尝试举办了首届电院“思源节”。围绕“文化交流”这个主题,以老同志们“省心、舒 心、开心”为原则,本着“聚心、展示、汇智”的思路,安排了“离退休教职工文化艺术作品展”、“养生与情趣——谈谈我的退休生活”主题交流会等,将离退休 老同志们汇聚一堂,为他们提供了交流以及才艺展示的舞台;利用学院发展宣传展、院情介绍会、教职工及学生文艺表演以及开放实验室参观等活动向老同志们汇报 了学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展现学院文化及电院人的精神风貌;通过学院发展调研问卷以及青老教师面对面座谈会,充分发挥老同志们的经验和智慧,为学院的发 展、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提供助力。通过发函、电话等方式,跟每位离退休的老同志联系并发出邀请,得到了老同志们的热烈反响,征集到了近50份文化艺术作 品,包含书法、绘画、摄影、篆刻、手工艺品等,甚至还有诗集和翻译作品集。学院为每位提供作品的老师都特意准备了礼物,专门将这些作品整理装裱并做成展 览,以真实的面貌、丰富的色彩和优美的语言反映我院离退休老同志的生活与创作。各位老同志看见这些文化艺术作品,都兴致盎然,感慨万千。“这以前是我们系 的领导。”“他90多岁了,身体一直很好。”“他年轻时候就喜欢摄影了。”“你一点也不老。”展览中,老同志们回忆年轻的经历,互致寒暄,欢声笑语。

以学为基,勤学明辩,锤炼开拓创新的科研素质

储才以兴学,学术科研是学院发展立命的基础,为此学院党委积极对接国家信息能源 战略需求,跨学科跨领域组织骨干教师,率先成立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研究院,形成图像通信与网络工程研究所、空间信息技术研究所、国家能源智能电网技术研究 所。支部搭建“事业引领平台”,构建了党支部引导下的新的学术阵地和科研基地。

基石扎稳、平台建高,成绩顺势而生。学院共获得国家级科研奖项10项,其主要负 责人均为党员;现有国家973首席科学家4人中2人为党员;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得主中3人为党员,国家精品课程领衔教师5人均为党员;尤其是近几年获得 全国优博论文(包括提名)的学生及其导师也均为党员。青年党员教师已逐渐成长为学院的中坚力量,海外归来的党员教师杨小康喜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1 年年仅38岁青年党员熊红凯荣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年仅33岁的青年党员沈红斌的一篇论文引用率进入世界前0.1%,跻身高引用率科学家之列。 2011年上海市科技奖评选中学院荣获一等奖3项。

学生科创佳绩连连、硕果累累,获国际级荣誉105人次,其中ACM代表队三次问 鼎全球总冠军,使交大成为亚洲唯一、世界第三个获得该项赛事“三冠王”的高校;邱航同学荣获2012年度美国数学建模大赛特等奖(全球只有七个)。获国家 级荣誉155人次,市级荣誉193人次,院团委还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郑曌同学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以业为要,攻业笃行,成就求真务实的服务气质

科研转化与实践调研形式下的社会服务已经成为当今高校学院发展新的现实诉求和功 能彰显。学院党委秉承求真务实的科研作风,发挥国际前瞻的专业优势,对接国家发展、契合社会需求,术业专攻、慎思笃行,成就了学院服务与奉献的品格气质。 2011年科研经费达2.7亿,3年来连续保持20%的增长率。

党员教授陈卫东长期致力于助老助残机器人的研究工作,是一位康复工程专家。为了 让世博会历史上首次设立与残疾人主题有关的展馆——生命阳光馆彰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陈老师量身定做,精心设计了两种机器人,一种是智能轮 椅,在解决残障人士和老年游客助行问题的同时,为他们提供导游服务;另一种是导游机器人,游客可以在机器人的引领下参观,并倾听机器人的精彩讲解。经过半 年多的精心设计和调试,世博会开幕前夕,在电院自动化系自主机器人研究组孕育长大的两位机器人——“交龙”智能轮椅和“交龙”导游机器人面世了。4月23 日投入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接受为期一周试运行考验,研究团队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了机器人的性能。5月1日随着世博会的正式开幕,两位机器人正式上 岗,喜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八方来宾,得到游客的交口称赞。该项成果同时亮相“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他本人荣获上海市世博先进个人、教育系统“世博先 锋行动”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党员副教授杨明在“创先争优,世博先锋行动”中,模范履行党员义务,积极参与世 博、服务世博、奉献世博。在他的带领下,智能车课题组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难度高的困难,仅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为世博会开幕式 研发了一套由10辆智能车组成的舞台移动展示平台,圆满地完成了开幕式导演组和上海市科委交给的任务,为世博会开幕式的圆满成功做出了应有贡献。

学生是社会服务的生力军,院党委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实践中增长 见识锻炼品质。春运的上海火车站、东丽杯马拉松比赛的现场、科技馆、禁毒馆等都是学院学生服务的主阵地。学院70%以上同学利用假期开展过社会实践活 动,50%以上同学有过志愿服务经历。在世博志愿服务期间,学院854名学生、12位老师全力投入,成立了七个世博临时党支部,以保障、服务、育人、管理 为目标,充分发挥志愿先锋作用,出色完成了志愿服务工作,电院世博工作站获得交大世博会志愿者组织工作一等奖,院团委获评上海世博会优秀团队。


http://news.sjtu.edu.cn/info/1021/126070.htm